素有古鱼王国和4亿年前人类远祖发源地之称的云南曲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早泥盆世脊椎动物化石宝库之一,也是古脊椎动物特别是古鱼类学家开展野外科考,发现并研究化石的圣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最新又在这里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一个新属种化石,年代为4.1亿年前,命名为硕大西屯鱼这一古鱼王国的新丁目前共采集到5件化石标本,是曲靖西屯脊椎动物群的主要产出层位中首次发现的真盔甲鱼类化石记录,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最近几天在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表
化石是怎么发现的。
最近几年来,中科院古脊椎所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持续在曲靖西屯组中开展鱼化石的野外发掘工作,采获大量丰富的古鱼类化石材料,其中5件盔甲鱼类标本具有典型的真盔甲鱼科特征,无疑应归属于真盔甲鱼目真盔甲鱼科,但其具有大而厚的头甲以及更原始的感觉管系统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真盔甲鱼类,应为真盔甲鱼类一新属种。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名为铀铅测年的技术来估算这些锆石颗粒的年龄,这种技术非常适合于测定非常古老的岩石年龄。
研究团队将这个新属种命名为硕大西屯鱼,属名指示其发现于曲靖西屯村附近的西屯组,种名则源自其具有较大的头甲。
由中科院古脊椎所赵文金研究员与朱敏院士在2010年提出的滇东西屯脊椎动物群,最初定义为一个主要以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类与华南鱼类,盾皮鱼纲云南鱼类和硬骨鱼纲早期类型的辐射演化为特征的早泥盆世的鱼类动物群,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化石新材料的不断发现以及对已有化石产出层位新认识的不断加深,该动物群中盔甲鱼类也包括一些真盔甲鱼类,硕大西屯鱼的发现填补了其西屯组中真盔甲鱼类的空白。
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孙浩然称,研究团队在前人对盔甲鱼类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硕大西屯鱼一些特征的新认识,构建出一个包括新增3个新特征共66个特征的新矩阵。
最新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硕大西屯鱼属与盾鱼属和真盔甲鱼属共同组成一个单系类群——真盔甲鱼科支系,并且三者之间硕大西屯鱼与盾鱼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云南盔甲鱼属和憨鱼属应为中华盔甲鱼科,三尖鱼科和真盔甲鱼科之间的一个二级类群,真盔甲鱼科至今仍是真盔甲鱼目中最多样化的一个分支,共计包括3属6种,其中产自云南和重庆志留系的两种盾鱼,代表了在早志留世末曙鱼科与中华盔甲鱼科灭绝后最早复苏的真盔甲鱼类,其生存时限可从约4.27亿年前延伸至约4.07亿年前。
结合最新盔甲鱼类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对盔甲鱼亚纲的感觉管系统进行系统梳理及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盔甲鱼亚纲感觉管系统的演化总体上具有趋于简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横行管的减少,纵行管的略有增加,真盔甲鱼型和多鳃鱼型感觉管系统均由原始特征的汉阳鱼型感觉管系统演化而来,然后各自独立发展。这种矿物含有微量的铀,通过放射性衰变非常缓慢地转化为铅。。
此外,盔甲鱼类的感觉管系统通常表现为两对纵向管和不同数量的横向管组成的网格状,并具有从复杂到简单的进化趋势,但从原始的网格状感觉管系统到后期较为简化的感觉管系统的演化目前尚不是很清楚硕大西屯鱼的感觉管系统具有原始的,衍生的镶嵌特征,其发现则为盔甲鱼类感觉管系统的演化提供出新的关键证据
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其中,真盔甲鱼目作为盔甲鱼亚纲三个主要分支之一,其内部各类群通常被认为可归属于4个科级类群:曙鱼科,中华盔甲鱼科,三尖鱼科及真盔甲鱼科,以及1个未定科类群,但目前在一些演化区位上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曙鱼科的单系性,云南盔甲鱼与憨鱼的归属以及真盔甲鱼类与其他盔甲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亟需结合对一些过渡类型的化石新材料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予以揭示,具有明显镶嵌特征的硕大西屯鱼的发现,则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些关键的化石证据。通过研究保存在这些砂岩中名为锆石的矿物微观颗粒,研究人员可以确定这些沉积物的年份。
赵文金表示,研究团队本次硕大西屯鱼化石的发现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真盔甲鱼科的形态学特征,理清真盔甲鱼目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盔甲鱼亚纲的辐射演化以及丰富西屯脊椎动物群的鱼类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他强调,硕大西屯鱼是真盔甲鱼类在曲靖西屯组中的首次发现,相关研究不仅填补了古鱼王国真盔甲鱼类在早泥盆世的有关地质空白,丰富了西屯脊椎动物群的鱼类多样性,而且帮助学界进一步厘清了真盔甲鱼类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丰富了对于盔甲鱼亚纲在早泥盆世辐射演化的认知,同时也为探讨盔甲鱼类中感觉管系统的演化提供关键化石证据,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鱼类演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