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是金融机构的重要方向。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都明确要求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构建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场景金融”成为金融机构转型的战略共识。金融场景建设是金融机构数字化经营的基础,“出行”、”购物”、“用餐”与“存钱”、“取钱”、“转账”相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不可同日而语。“高频刚需场景”更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场景金融,通俗讲就是将金融需求融入到已有的服务场景,以场景为核心为目标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过去,在传统银行的创新并不考虑场景,反而往往受限于基础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很难突破。而今,“无场景,不金融”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口号。对商业银行而言,随着获客成本的不断增加,利用消费场景,降低获客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模式,而场景金融的基础是场景,关键则在运营。
场景金融,主要以场景下客户需求为核心,高度关注用户在场景中的痛点,以贴近消费者视角提供解决思路,金融服务不再只以单独的产品形式出现,而是以帮助用户在特定场景下达成目标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形式出现,“按需定制”特点突出。
二十大继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回归民生是使命。我们以极具代表性的实体场景铁路场景为例,铁路运输分客运和货运两部分,2021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26亿人,旅客周转量为9567.8亿,铁路货运量为477372万吨,铁路货运周转量为33238亿吨公里,铁路货运企业58万家,铁路职工250万人。在这庞大多维的场景下,金融机构大有可为,我们从专业机构了解到,目前有多家银行已经深入铁路场景展开各类金融合作,交通银行与铁路发行历史上首张银行与铁路联名信用卡,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也相继推出。我们按图索骥,发现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创易金服”,2016年起持续深耕铁路场景金融,6年间与多家银行合作累积大量铁路场景金融案例,铁路货运、铁路员工、铁路金融科技等,非常值得借鉴。
其实,无论是B端还是C端,客户习惯一旦培养起来,转移成本相对更高。成功的场景金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往往能建立起不断完善和扩张的良性循环。而场景生态圈越完善,聚合的用户就越多,用户的忠诚度也越高。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充分了解某一场景客户痛点,提供优质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是极具挑战的。需结合银行自身的金融科技、金融要素、参与方、用户需求等多维因素,这不但考验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对银行科技系统的开放性、定制化能力、响应速度等都是极大的挑战。这些因素是银行的传统能力和专业所在,但同时,多层次、多要素的高效协同融合对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场景金融的深远意义在于推动银行从“产品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资金中介”迈向“服务中介”。完全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