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银行业而言,这句话更有特殊含义秉持首季定全年的观念,奔着开门红,全年红的目标,每年年初的营销活动已成商业银行必打的一场战役
往年此时,各银行网点开门红之战早已硝烟弥漫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在北京地区调研时发现,年初时点,银行网点拉存款,卖理财等营销盛况不再,不仅活动力度降低,连宣传力度也小了许多
专家分析,负债压力有所缓解,理财产品转型,资产收益率走低以及强化盈利导向等变化,导致银行重金揽客意愿趋降往后看,银行开门红战役也好,季末揽储大战也罢,可能都将不复之前那般激烈
开门红情况平淡
在银行业内,盛传开门红,全年红的说法开门红一年就一次,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几天调研发现,今年银行开门红的战况并不怎么激烈一个突出变化是,前些年常见的调高产品利率这种利落爽快的营销手段明显减少
这点在存款产品上表现较明显记者注意到,目前针对性的揽储活动不多,阶段性调高存款产品利率的情况更是少见大银行的定存产品面向新客,潜力客户,大额客户等特定群体上浮了利率,但也属于常态化营销活动,并非近期才推出,近期利率也没有再做进一步上调最近几年来银行主推的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相关宣介要多一些,但利率呈现随行就市的特征,与年前相比变动不大,个别银行对新客等给予一定利率上浮
理财产品方面,调高收益率的情况几乎匿迹目前我行没有收益率太高的短期理财,1年期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左右,可以考虑期限长一点的产品在北京一家国有大行的网点,理财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为了开门红,该行拿出了一款新发售的银保产品,期限5年,满期后年化收益率可达4.5%左右,能比年前发售的同期限其他产品高约0.3个百分点
在另一家股份行支行网点,一位理财经理直言:目前各大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重点都没有主推‘开门红’产品,甚至一些银行根本不推‘开门红’产品记者注意到,在该行网点内摆放的一块发光板上写着几款当下主推的理财产品,期限从6个月起,长则2年,业绩比较基准与年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
竞争形势有变
作为银行业一年中最重要的营销活动,开门红之战为何变得平淡。
有行业观察人士分析,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银行负债竞争压力有所缓解,部分银行的存款产品利率本身已接近天花板,缺乏继续上调余地,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加快净值化转型,收益率随行就市,缺少了腾挪摆布的空间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最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除了鼓励银行让利外,相关方面在为银行减负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最近几年来,加强存款市场管理,规范治理互联网存款,结构性存款,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等系列举措逐渐见到成效,加之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推动银行负债压力有所缓解
为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近期人民银行通过多种政策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使得商业银行围绕负债端的竞争压力有所减轻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说,当前资产端的债券,贷款利率都在下行,为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在盈利目标导向下,银行高息揽客的动力不足记者从一位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处了解到,其所在的网点今年大幅削减了开门红活动的营销费用
至于理财产品,一位城商行理财经理道出了其中的关键:资管新规实施后,现在理财产品都是净值型的,不能保证收益率,不是想调就能调的了。”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如是说。
记者查询多家银行的网页和手机APP注意到,开门红活动不是没了,只是动静小了某大银行推出了积分换钱花的活动,用户可用积分兑换电子支付红包另一家大银行上线了全民造福季活动,含抽奖,产品购买奖励,资产提升奖励等多种活动某城商行推出名为虎跃新春的活动,集中展示优选产品,并推出抽奖,小游戏,资产提升奖励,新客奖励等形式丰富的活动
在一些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开门红对于银行而言仍有特殊含义,今年战况趋淡更多是市场和政策环境有所变化所致。
错位发展替代短兵相接
记者发现,普通民众对于购买银行开门红理财产品的热情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理财不再保刚兑,二是收益率连续下行降低了吸引力。。
以前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在开年买的话,利率会比其他时候高很多,很划算,现在都变成了浮动收益很多理财经理转而推荐基金或固收产品,收益率同样会波动,甚至可能亏损某公司职员张舒说
刚发了年终奖的王萌告诉记者:我更倾向于投资大额存单等保本保收益产品,不过现在大额存单利率也不是很高。“因为今年保险业发展比较低迷,险企都很想尽快度过这个艰难时光。
不少业内人士提示,当前稳增长已被置于更加重要位置,未来降息的可能性无法排除,市场利率仍有下行势头。
在利率趋降大环境下,业内人士指出,综合考虑到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实现盈利目标压力加大,而管理部门也有意遏制无序竞争,银行开门红战役也好,季末揽储大战也罢,可能都将不复之前那般激烈对商业银行而言,产品营销将转而重视长期性和持续性,并突出特色化,同时稳定并拓展特定群体客户,用错位发展替代短兵相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