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磷酸亚铁锂
2017年,当何肖鹏宣布All in造车时,外界一片哗然人们无法相信,一个没有造车经验的互联网人,能撬起这么大的市场蛋糕,人们还是不敢相信,小鹏这个略显土气的名字真的能打动挑剔的中国人
在新车下线,公司上市,销量上榜等一系列进步的今天,Xpeng汽车能否打下市场的声音逐渐沉寂但Xpeng Motors名字太土,不改名就不买小鹏等评论仍是讨论的焦点他肖鹏可不这么认为
2021年11月,在Xpeng Motors焕新日发布会上,何宣布将带有字母X的logo由原来的四瓣改为两半,更加凸显了品牌的高级感但他仍然坚持自己对改名的看法,直接给观众泼冷水:千万不要改名,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
这样的执拗和对民意的不尊重,在汽车领域并不多见在何看来,响亮的品牌名固然可以加分,但产品力才是决定品牌水平的最终因素,这显然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我不得不承认,何肖鹏选择了一条似乎更难走的造车之路
/01/
从坡道开始——进入造车第一线。
在选择加入造车阵营之前,何肖鹏已经是互联网圈里的知名大佬。
1999年,何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进入被誉为中国互联网架构师的亚信科技工作在此期间,他从事过开发,运维,测试,销售等工作,逐渐演变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2004年,不甘平庸的何肖鹏决定自己当老板,于是和哥哥梁杰联手成立了UC优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当时正值PC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但是在手机端,传统的WAP网页因为内容匮乏,速度慢,在手机上上网的体验非常差看到了机会,何肖鹏认定移动互联网必然爆发,于是将云架构应用于手机浏览器,推出了UCWAP,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第三方浏览器
2014年,阿里巴巴以43.5亿美元全资收购UC,成就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并购案,也让创始人何一夜之间实现了财富自由卖掉UC后,何肖鹏先后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但深感无聊,于是迅速决定退出阿里二次创业,直接跨界到自己从未涉足过的汽车行业2017年正式加入Xpeng Motors,出任董事长
鑫鹏汽车董事长何
Xpeng Motors成立于2014年,原名Orange Auto何为主要股权投资人,公司项目由亨利和何涛负责当时因为Orange商标被抢注,何肖鹏决定赌上个人名誉,注册了Xpeng Motors伴随着2017年何的全职加盟,Xpeng电机的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
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经验给何带来了足够的信心产品经理特有的敏锐嗅觉告诉他,传统汽车通过不断升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硬件,已经将产品做到了极致,而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互联网造车企业带来了机遇通过将AI,自动驾驶等技术融入汽车,一定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
但是,何肖鹏还是低估了造车的难度系数当初互联网做产品的思路是快速,迭代,极致,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最完美的产品,通过高频优化达到用户最满意的效果,但并不适合造车
在汽车领域,换一个部件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一个方案调整的成本可能增加数倍,这就决定了汽车不可能像互联网产品一样不断修复bug,也不可能通过无脑的硬件达到产品经理心目中的完美这更加考验决策者的平衡技巧
更重要的是,汽车行业的烧钱程度也超出了何的预期造车周期长,供应链复杂,决定了车企需要不断拿钱补血,所以连他自己都感慨:以前看别人造车太夸张,现在200亿太少了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肖鹏只能不断找人筹钱好在互联网的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的人脉IDG资本,经纬资本,高瓴资本等知名VC/PE机构,以及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产业巨头相继抛出橄榄枝2020年,Xpeng Motors先后在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终于缓解了公司的缺血压力
/02/
降档超车——王牌产品逆袭
在所有造车新势力中,Xpeng Motors是第一个跑者,但他在上半年的表现并不突出。
2017年10月,小鹏率先发布首款汽车产品——大卫1.0,被视为互联网汽车行业首款量产车型但由于未能达到何的预期,这款车型最终作为内部车下线,未能真正与消费者见面
何肖鹏的态度很坚决,表示消费者永远不要成为我们的第一用户所以直到2018年12月,小鹏第一款智能纯电动车G3才真正上线,2019年3月左右开始大规模交付小鹏G3以智能驾驶为杀手锏,搭载纯电驱动系统,智能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在15—20万元价位区间极具杀伤力
但随后,Xpeng Motors进入了最黑暗的时刻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补贴陡降的寒冬,车企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行业增速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摆脱互联网思维,Xpeng Motors缩短了升级周期,新G3车型选择了升级降价的方式来讨好新用户,但最终却引起了老车主的强烈不满,使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品牌危机
2019年是何肖鹏创业以来最尴尬最艰难的一年这一年,Xpeng Motors实现了15000台的交付,与何心中的理想值相差甚远,当年,Xpeng Motors亏损37.188亿元,是个无底洞正因如此,何曾调侃道:当时蔚来已经进了ICU,我们就在ICU门口
可以说,在造车的头两年里,他肖鹏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受诸多因素影响,G3机型作为小鹏首秀肌肉的拳头产品,整体表现不佳,但远非优秀直到2020年4月第二款车型P7的上市,Xpeng Motors才真正提升了公司的品牌调性,迅速树立了智能,科技型,高价值的标签,也让公司迅速转危为安
小鹏P7
P7是小鹏推出的一款轿跑,价格区间20—40万,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这是何全力抛出的一个冒险球,因为当时纯电动和轿跑的结合并不是主流,大部分车企都在更安全的SUV上大做文章而且P7的上市刚好赶上新一轮补贴下降和Model 3降价的影响,所以一开始并不看好
令人惊讶的是,P7一战成名,甚至超出了何的预料P7以其醒目的外观,业界领先的动态性能,豪华的硬件堆砌,更懂本土化的智能系统,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上市仅半年,P7累计销量已过万,2021年P7销量突破6万辆,占比61.7%,2022年3月,P7迎来第100台下线时刻,成为首款突破10万台量产的纯电动新势力车型
P7到肖鹏,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销量数字,更重大的是,它让Xpeng Motors赢得了落地战的入场券,让国内造车新势力有了狠狠敲打特斯拉的决心,让何有了更多不为土里土气名字发愁的资本。
/03/
弯道——减速还是加油。
经历了2016年之前的未知,2017年的小家子气考验,2019年的最黑暗的时刻,小鹏终于在最近两年迎来爆发,逆袭成为主流。
车型方面,从G3,P7到后来定位智能家用车的高端旗舰SUV P5,G9,Xpeng Motors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线,技术方面,Xpeng Motors在智能辅助驾驶,高压快充等多个方面表现抢眼销量方面,2021年,小鹏以98155辆的交付量超越蔚来和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
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1年,Xpeng Motors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259.1%,其中,第四季度总营收85.6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00.1%2022年一季度营收74.5亿元,同比增长152.6%可以说成绩喜人,喜讯不断
但是他肖鹏很难放松因为在营收和交付双高的背后,Xpeng Motors面临的是不可控的亏损据Xpeng Motors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亏损分别为17亿元,37.8亿元,42.9亿元和65.8亿元,且差距不断拉大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Xpeng Motors净亏损仍达17.0亿元与竞争对手相比,蔚来的亏损已从2020年的53.04亿元收窄至40.2亿元,理想情况下在2021年Q4实现净利润3亿元
这与Xpeng Motors的高R&D费用密切相关作为从互联网圈走出来的产品大佬,何肖鹏对高科技的追求近乎偏执,对技术相关的投入从不吝惜2021年财报显示,Xpeng Motors当年的R&D投资达到41.1亿元,占总营收的19.6%,在过去的三年中,R&D在Xpeng Motors的总投资接近80亿元
Xpeng发动机SR自动驾驶仪环境仿真
当然,R&D的高投资也有助于Xpeng汽车硬核的技术实力在智能领域,小鹏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已经进化到3.5版本,其泊车VPA和飞行员辅助驾驶NGP在业界领先,在人车交互领域,Xmart OS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在车外远程控制,全场景智能语音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整车制造领域,Xpeng Motors掌握了动力平台,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除了R&D费用扩大了亏损,还有一个原因:小鹏不赚钱靠卖车与蔚来理想的直接定位高端不同,何肖鹏选择了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这种定位也造成了Xpeng汽车在价格制定上相对亲民,所以虽然销量高,但整车毛利低何曾视雷军为人生导师,并高度评价小米模式不过,与动辄上亿台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同,10万台的交付量在汽车行业已经是很大的标志了所以,即使Xpeng Motors有性价比优势,也不容易突破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纵观整个行业,由于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因素,造车成本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受制于疫情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汽车行业进入新一轮危机尤其是以韦小立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首当其冲,几乎面临断供的危险为此,何肖鹏不得不在朋友圈喊话,呼吁相关部门尽力协调
危机之下,是新一轮的洗牌此时的车企更像是一起来到黄灯闪烁的路口,有的选择踩下油门,惊险地驶入下一条赛道,有的慌忙指着刹车,再也看不到前车的尾灯了对于已经领先的何来说,除了继续前进似乎别无选择,但无论如何,安全驾驶才是制胜法宝
NodeFinance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NodeFinance对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