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一,能源革命仍将继续,但推动形式将更为缓和,全球商品价格有望回归常态区间,
二,焦化利润明年全年将回归—200到300的常态区间,无大幅波动可能,
三,焦煤进口格局将再次重构,中蒙铁路通车后,蒙煤有望成为进口煤主力品种,
四,双焦价格将动态轮换式下降,回归合理螺焦比和焦矿比,但交易节奏较难把握,单边策略更为推荐。
2021年综述
全球碳中和带来的能源转型背景下,今年全球能源价格一度飙升,内盘品种虽有所克制,但仍呈现较大涨幅,相关产业链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品种价差结构。当政策稳步增长时,指数可能迎来阶段性机会,而年底至一季度的nex。双焦作为炉料中的主要供能品种同样受到电煤传导而来的紧缺影响,主焦煤自9月起创下4100元/吨的天价并维持了近两个月,与准一焦炭现货仅差100元/吨,焦化利润被严重挤压,反观煤矿利润一度高达1800元/吨,产业链严重失衡,难以为继!
目前各国已经意识到运动式减碳带来的危害,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协议中的措辞已经相对缓和,各国市场管理机构也频频出手打压投机情绪,形成了从上至下的纠偏氛围,展望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常态但当前国际格局仍动荡起伏,资源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短期仍难下降,建议市场参与者控制风险,尽量参与看得懂的行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即可
焦化及高炉产能跟踪推演
焦化新增,淘汰项目调研结果
-
截止2021年12月3日根据调研统计,2021年已淘汰焦化产能1851万吨,新增4512万吨,净新增2661万吨,
预计12月还将淘汰470万吨,新增437.25万吨,净淘汰32.75万吨,
预计2021年全年淘汰2321万吨,新增4949.25万吨,净新增2628.25万吨。
。
-
重点省份新增,淘汰焦化产能情况
高炉新增,淘汰项目调研结果
-
截止2021年11月19日Mysteel调研统计,2021年已新增生铁产能4795.6万吨,已淘汰生铁产能5653.7万吨,生铁产能净淘汰858.1万吨预计2021年全国新增生铁产能6763.6万吨,淘汰生铁产能8149.2万吨,全年净淘汰1385.6万吨
焦炭供需分析
焦炭供应
-
统计局口径全国冶金焦产量10月增至3059万吨,创近4年同期新低,伴随着高炉压产,同步收紧焦企产量,后期焦炭仍将维持紧平衡,
-
焦化产能利用率和日均产量自3月初创新高后就一路走低,当前二者均远低于往年同期,环评指标压制新投产焦企实际出焦。
焦炭进出口
-
截至统计局10月底数据,我国今年焦炭累计进口121万吨,出口558万吨,净出口437万吨,是去年的11.5倍,
-
去年国外疫情影响,焦炭阶段性的大量进口到我国,造成今年净出口同比大幅变化,目前伴随着国外市场逐步稳定,净出口回归常态区间。
焦炭需求
-
今年年初市场对工信部的压产2000万吨的消息半信半疑,统计局生铁产量2021年5月之前也呈现震荡走势,随后江苏等地实际限产开始,铁水产量一路下行,至今为止已较5月高点已经下降17.2%,折算焦炭需求量为569万吨。
-
预计2022年在稳地产预期下,铁水或有阶段性放松,但目前看不到大幅增长可能,焦炭需求将继续受到压制。节奏上,仍处于增长放缓与政策触底预期的互动期,指数机会可能平淡,结构沉重,配置均衡。
焦炭库存
焦炭现货价格
焦化厂利润
-
经历了去年的超额利润,11月中下旬焦企利润被快速打成—400以上的大幅亏损是难以接受的。
-
钢焦利润博弈的说法在今年很难站得住脚,产业链利润分配由强势方决定,当年钢厂利润近千元,但在弱需求预期面前,钢企很难将利润向上游焦企让渡,目前对焦炭价格乃至焦化利润唯一有支撑作用的就是环保指标,如果前述已投产焦企产量充分释放,焦炭价格不排除会回到3位数。
焦煤供需分析
焦煤供应
-
截至9月底,我国今年累计自产焦精煤3.6亿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9%,累计进口焦煤394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9.7%,
-
今年因为动煤价格高企,部分配焦煤转售作动煤,目前除保供煤矿以外,这一现象基本伴随着降价消失。
焦煤进口
焦煤需求
-
伴随着11月政策快速打压动煤价格,投机需求基本消失殆尽,从库存结构看,目前除煤矿外,下游企业均按需采购,保持低库存状态,焦煤成为黑色系中供需结构仅次于铁矿的偏宽松品种。
焦煤总库存
-
动煤核增效应自十月初开始逐步显现,除保供煤矿外,前期转售动煤的配焦煤基本回流完毕。
-
焦煤全口径库存自年初开始基本呈现一路下降,至今为止较1月初已经下降24.3%,与往年下半年的持续增库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认为焦化持续大规模限产是主要原因!
当前低库存成为多头资金炒作的主要理由,但我们认为只要钢材需求没有根本性转好,焦企限产就不会放松,焦煤弱需求就会成为常态。
焦煤各环节库存
焦煤港口库存
焦煤价格
煤矿利润
策略及建议
-
双焦2022年全年基本面偏空
报告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