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粉丝网

凌继河:用水稻托起农民的致富梦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6729   

口述人:凌继河

凌继河:用水稻托起农民的致富梦

出生:1961年12月

祖籍: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

职业: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地点: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只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出生在安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年间,由于兄弟姐妹多,家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我就出来工作,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生活重担

一开始,因为年纪小,也没什么别的门路,就用自行车把家里种的大蒜,白菜,萝卜拉到村子的周边去卖,换点油盐钱,补贴家用后来开始把家里种的甘蔗拉到靖安县城叫卖

改革开放的政策出台,发展的春天来了,我脑海里开始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来到西安,我做起了铝材批发业务在西安的四年里,凭着在商海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生意做得很红火,一年赚个一两百万很轻松

在外闯荡将近三十年,事业虽然有所成,可看到家乡的农田撂荒,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2009年,在几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我毅然放弃了城市里的优渥条件,回到了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老家拿出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创办了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制定了土地流转计划

绝不画饼,不打白条,连续11年发放超产奖

为了说服当地农户把土地流转给我们,我跟合伙人宁江几乎走遍了安义县鼎湖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听说了我们的想法后,都顾虑重重,根本不相信在外干得顺风顺水的我要回来种田当农民。

不被外人理解,我还能释怀,但自己亲人的阻止,却让我哭笑不得当时,我的爱人得知我打算回老家种地之后,就把在西安,昆明等地做生意的亲朋好友请来,轮番做我的思想工作:生意做得好好的,干嘛还要回到农村来种田当年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还没有受够他们都劝我要清醒点,不要把种田想得太简单但我没有被说服,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在安义县就出现了很戏剧的一幕:这边,我挨家挨户的上门做流转土地工作,另一边,我的爱人和那些亲戚就苦口婆心的上门打好招呼,叫乡亲们不要把土地流转给我们

面对来自各方的阻力,我没有半途而废,这些反而更加激起了我的干劲和闯劲一番商量之后,我们决定先从我的老家入手,挨家挨户走访,说服村民我一手拿着流转协议,一手敲开村民的家门,和村民们现场签约,现场交付租金当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是你的老乡,也是本地人,无论如何都不会骗你的整整半年的时间,每天早上8点出发到安义,每晚11点才能回家无数次被村民们拒之门外,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敲响村民的家门

因为这份坚持,最终有了收获:妻子和家人从不理解,到体谅我的艰辛,村民们从不信任,到认可我们的努力那一年,我们说服了近500户人家,流转了4700多亩土地

为了激励农民种地,改变人们对农民的传统印象,从绿能公司成立的第一年起,我就给农户发放超产奖按照约定,农民帮忙管理农田,每月可以领取基本工资,粮食亩产早稻只要超过规定的基数,还有奖励11年间,我给农民发放的超产奖达到了3593.33万元

给农民发年终奖的消息,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2010年至2014年,公司一直都在亏损,5年累计亏损600多万元但即使是亏损,我还是坚持给大家发超产奖,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员工的钱,必须每年结,绝不画饼,不打白条

走出南昌布局全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在安义县的成功经验,让绿能公司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斗志和干劲2018年,我决定把绿能公司的步伐迈进抚州市乐安县

在乐安,我们共流转土地0.6万亩,托管1.2万亩针对当地山区生态环境好,田块小而分散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在原有的托管模式基础上,采取散户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管,订单收购的方式,带动山区农民种植有机稻按照定产保底,按月拿薪,超产有奖,年底分红的方式,陆续吸引了乐安县不少种粮能手到绿能撸起袖子干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职称评定属于白领及技术工人的专利如今,职称门槛不再绊倒土专家田秀才,我们公司就有4人取得中级职称,15人取得初级职称还有很多人认为种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件特别苦的事情,其实在绿能不是这样的,我让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机械翻耕,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开沟等全程机械化操作,把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运用于农机设备监测,种田也能智能化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2025年前在江西完成每个设区市建1个万亩基地的布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会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保持初心,带领广大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热点搜索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