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调控政策持续收紧,22城集中供地及房企加大降负债力度等因素影响,2021年房企拿地热情有所下降。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榜单显示,2021年TOP100房企拿地总额2537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1.5%其中,12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500亿元,碧桂园以1397亿元高居榜首,万科,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紧随其后,分别为1274亿元,1272亿元和1092亿元
超六成拿地金额下滑
在TOP100房企中,有超过六成拿地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其中华发股份下降幅度最大,达79.8%,中南置地,佳兆业,金科股份,阳光城,绿地控股,新城控股,雅居乐,荣盛发展,荣安地产,旭辉集团等下降幅度也超过了50%,头部的碧桂园和万科拿地金额也分别下降了7.61%和5.56%
针对企业谨慎拿地的情形,诸葛找房认为,结合当前政策层面来看,虽接连释放回暖信号,但是市场修复仍需较长时间,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仍然不小,而且1月份房企债务到期集中,资金流较为紧张。在土地市场高位滑落的过程中,房企心态不免“受挫”,尤其是随着其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拿地积极性明显回落。。
中国网财经记者也注意到,在上述拿地金额出现腰斩的房企中,部分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问题佳兆业多笔优先票据本金及利息到期未偿还,不过,佳兆业已就约11亿元理财产品实施偿还措施,同时正考虑加快出售房地产项目及优质资产等措施阳光城在实控人全额担保等条件加持下,多笔债务展期获得了展期荣盛发展近期有8亿美元债即将到期,不过公司已经设置了一个54亿元特定资产包予以支持
国企央企逆市增长
在整体表现低迷之下,仍有部分房企2021年投资保持相对积极,此类企业主要以国企央企为主尤其是在集中供地的22城,三个批次国企拿地合计占比超过60%,厦门,广州,深圳占比则超过75%
企业方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对比2020年,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拿地金额增幅超过了100%,深圳地铁集团,武汉城建集团,越秀地产,厦门国贸的拿地金额同比增幅也超过了50%。分析指出,央国企信用状况良好,开发模式追求稳健的经营策略,资金实力跟民企对比优势明显,
当然,卓越集团等少数民营企业的拿地金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长数据显示,卓越集团2021年拿地金额为35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31亿元相比,同比增幅51.95%今年以来,卓越集团在土地市场上确实颇为高调今年1月,卓越集团以12.1亿元拿下重庆一宗商住混合用地,楼面价达14236元/平米,溢价率36.88%,成为了重庆的新地王,同月在广州黄埔拿下一块地块,楼面价仅次于2016年8月中冶科工创造的黄埔地王而在5月的北京首轮集中供地出让中,卓越砸下187亿与合作伙伴们一口气包揽了4宗地块成为黑马
谨慎或是未来投资主旋律
在投资热情降温的同时,多数企业2021年的销售也不及预期以公布年度销售目标的32家代表房企为例,2021年房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90.1%,大部分房企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恒大的目标完成率仅为61.5%,首创置业为68.3%,万科,金科,当代置业,花样年等房企的目标完成率均低于80%
克而瑞研究指出,投资力度的恢复仍需3—6个月的修复期,2022年第二轮集中供地或是企业拿地窗口期,但企业间分化会持续,投资主力将仍以国企,央企为主,大部分民企仍应保持谨慎的态势,地方平台托底之下通过合作开发增储或是良药克而瑞还认为,谨慎态度仍是未来投资的主旋律一方面是行业已经步入后规模时代,为了冲规模而拿地策略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另一方面,去杠杆大背景下,促销售,抓回款,保证现金流仍是企业第一要务,先活下去才能活的好
针对城市层面,中达证券分析师蔡鸿飞认为,各城市间拿地主体结构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延续:部分商品房供需表现相对良好的城市或有望通过土拍规则和供地质量的改善提升房企在土拍中的参与度,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商品房市场基本面的下行趋势为导致房企土拍参与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在需求不足,供给过量等驱动因素并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土拍规则和供地质量调整的作用或相对有限,土拍参与者的结构分化料将延续。导致在第一轮集中供地刷新历史纪录之后,后两轮集中供地持续低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