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本站网友 肖战割割 的线索投递!
,据清华大学官方宣布,最近几天,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了具有亚 1 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图 1 亚 1 纳米栅长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晶体管作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能让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的提升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在 1965 提出: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这在集成电路领域被称为摩尔定律过去几十年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不断微缩,可是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晶体管的物理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造成电子迁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静态功耗增大等短沟道效应越来越严重,这使得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根据信息资源词典系统报道,目前主流工业界晶体管的栅极尺寸在 12nm 以上,如何促进晶体管关键尺寸的进一步微缩,引起了业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图 2 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晶体管栅长逐步微缩,本工作实现了亚 1 纳米栅长的晶体管
学术界在极短栅长晶体管方面做出了探索2012 年,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在国际电子器件大会报道了基于绝缘衬底上硅实现 V 形的平面无结型硅基晶体管,等效的物理栅长仅为 3 纳米2016 年,美国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在《科学》期刊报道了基于金属性碳纳米管材料实现了物理栅长为 1 纳米的平面硫化钼晶体管
为进一步突破 1 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本研究团队巧妙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来控制垂直的 MoS2 沟道的开关,从而实现等效的物理栅长为 0.34nm通过在石墨烯表面沉积金属铝并自然氧化的方式,完成了对石墨烯垂直方向电场的屏蔽再使用原子层沉积的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的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作为沟道
图 3 亚 1 纳米栅长晶体管器件工艺流程,示意图,表征图以及实物图
研究发现,由于单层二维二硫化钼薄膜相较于体硅材料具有更大的有效电子质量和更低的介电常数,在超窄亚 1 纳米物理栅长控制下,晶体管能有效的开启,关闭,其关态电流在 pA 量级,开关比可达 105,亚阈值摆幅约 117mV / dec大量,多组实验测试数据结果也验证了该结构下的大规模应用潜力基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了石墨烯边缘电场对垂直二硫化钼沟道的有效调控,预测了在同时缩短沟道长度条件下,晶体管的电学性能情况这项工作推动了摩尔定律进一步发展到亚 1 纳米级别,同时为二维薄膜在未来集成电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图 4 统计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晶体管栅极长度微缩的发展情况,本工作率先达到了亚 1 纳米
任天令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二维材料器件技术研究,从材料,器件结构,工艺,系统集成等多层次实现创新突破,先后在《自然》,《自然电子》,《自然通讯》等知名期刊以及国际电子器件会议等领域内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称,合见工软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是基于快速的产品迭代和客户启动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模式,非常新颖的模式。至于这是否是当前EDA初创企业的正确发展思路,平头哥验证技术委员会会长张天放认为,评估和选择好利于商业级产品研发的开源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带来的不必要的开销,降低初创企业的商业级产品开发成本。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