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平均需要支付4倍于发达国家的债务利息高昂的债务融资成本严重阻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疫后复苏进程,迫使其削减用于可持续发展的支出,限制了它们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全球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尽快采取行动:解决融资缺口和化解债务风险,资金流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一致,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和建立更加完整的信息生态系统
联合国日前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弥合融资鸿沟》指出,高昂的债务融资成本严重阻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疫后复苏进程,迫使其削减发展支出,限制了它们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伴随着全球食品和燃料价格飙升,联合国担忧俄乌冲突可能会恶化世界经济前景,增加大范围债务危机的风险
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报告发现,富裕国家能够以超低利率借贷,创纪录的借款有力地支持其经济复苏可是,最贫穷国家却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来偿还债务,这进一步阻碍它们进行可持续发展投资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约77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截至去年底,许多国家的经济仍低于2019年水平该报告预估,即使不考虑俄乌冲突的影响,至2023年底,五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也无法恢复到2019年水平
我们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的进程已行至半途,可是结果却为我们敲响警钟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默罕默德表示,为确保数亿人摆脱饥饿和贫困,在这个急需集体责任的决定性时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坐以待毙我们必须为创造体面和绿色的工作机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教育而努力,不让任何人掉队
报告指出,平均而言,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支付收入的14%作为债务利息——几乎是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的4倍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疫情,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迫削减本该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及其他支出的预算俄乌冲突将加剧这一形势并带来新挑战,能源和商品价格的上涨,未见好转的供应链中断,高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将与之相伴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俄乌冲突可能导致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加,饥饿人数激增冲突爆发前,各国复苏的差距已经加大,发展中国家平均每100人只有24剂新冠疫苗,发达国家每100人则拥有将近150剂新冠疫苗更令人震惊的是,2021年发展中国家70%的10岁儿童仍无法阅读基本文本,较2019年增加17%2021年食品价格已经达到近10年来新高,联合国担忧俄乌冲突可能会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前景急剧恶化
需加大相关投资
发达国家在过去两年的行动证明,针对有抵御灾害能力和清洁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进行投资,数百万人可以摆脱贫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国际社会必须在这一进展基础上再接再厉,确保发展中国家也能够达到类似的投资水平,同时减少不平等,并确保可持续的能源转型
报告还指出,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在减贫,社会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积极成果包括:全球增加了对研发,绿色能源和数字技术的资助,2021年私人投资强力回弹,中国和美国两国贡献超过50%,2020年以来,可持续债券发行翻番,总量超过1万亿美元,可持续性主题投资的基金数量增长62%,发展中国家的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投资创下2300亿美元的最新纪录。
报告指出,官方发展援助正在创纪录增长,在2020年达到161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但这仍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巨大需求而且,还有13个国家削减了官方发展援助的额度联合国担心,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难民支出增加,可能意味着对最贫穷国家的援助将进一步减少面对这一全球危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并提供额外的国际支持,以防止债务危机发生,降低高昂的借贷成本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需要紧急援助,以重回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轨道报告估计,最贫穷的国家将需要增加20%用于关键领域的支出
三大领域亟待行动
报告建议,需要在以下三方面采取行动,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9月6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开幕,宣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
一是融资缺口和债务风险上升亟待解决例如,加快债务减免并将资格扩大到债务沉重的中等收入国家,同意债务互换,以及将未使用的10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国家各国可以通过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加强银行体系以提供更多财政支持,来促进长期,可负担,稳定的融资
二是资金流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一致例如,国际税收体系应当及时反映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以解决疫苗不平等问题并增加医疗产品的普及率同时,私营企业和上市企业需要全球一致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当前高昂的化石燃料价格恰好为各国加快可持续能源转型提供了契机
三是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和建立更加完整的信息生态系统,这将有助于增强各国风险管理和运用资源的能力例如,通过改进税收信息的共享和使用来治理非法资金流动,提高债务数据的透明度,为主权国家制定长期信用评级等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