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主题为助力碳中和,迎接新机遇的2022年中国制冷学会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为推广节能生态环保产品和技术,推动中国制冷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期举行了中国制冷学会2021—2022年节能生态环保产品和技术目录授牌仪式海尔生物医药自主研发的超低温储物盒,凭借其突出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性能,从国内84款节能生态环保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节能生态环保产品目录》
海尔生物超低温保鲜盒成功入选《节能生态环保产品目录》
一直以来,海尔生物医药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其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得到了权威机构和市场的认可此前,海尔生物医药超低温系列产品已先后入选《山东省2020年创新型工业产品目录》,《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目录》,《青岛市重点节能技术,产品,新设备推广目录》等,打造低温存储行业绿色示范样板,为行业在十四五期间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交出优秀答卷
牵头起草低温节能环保技术规范,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升级。
最近几年来,围绕双碳战略,从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的通知,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加快R&D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已成为共识海尔生物医药将绿色创新融入发展全过程,坚持绿色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相关标准制定,引领低温存储行业绿色低碳升级
在制冷产品能效关键性能指标方面,海尔生物医药通过自主研发的碳氢制冷技术,超低温变频技术,超低温双系统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高效的超低温存储场景海尔生物医药的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在实现零污染,高环保的同时,提高了30%的制冷效率,直接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能50%,每年减少碳排放近10万吨,在节能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尔生物超低温储存箱落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基于绿色科技的领先实力,海尔生物医药率先制定了《冷冻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结束了我国低温制冷设备无节能能耗认证标准的历史,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不仅如此,海尔生物医用超低温冰箱还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001号节能环保认证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获得56项节能环保证书,45项低温存储产品获得美国能源之星认证目前,海尔生物医药超低温系列产品和方案已覆盖10000多家医院,药企,高校等科研机构,疾控中心,检测机构等在中国,在海外,已进入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触摸到中国绿色科技的力量,引领行业加速构建绿色低碳新生态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用零碳技术输出中国智慧
当前,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部署和研发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突出全链条集成创新作为中国科技型企业,海尔生物紧扣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构建贯穿采购,R&D,制造,运输,办公等R&D运营全链条的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体系,为行业书写高质量的绿色答卷,不断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科技动能
在生产端,海尔生物医药率先建立了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全LBA发泡体系,对臭氧层无影响,对环境温室效应影响极低,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绿色生产示范,在R&D端,从设计之初就采用碳中和设计,实现产品的节能升级...在打造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数字场景生态方面,海尔生物医药专注于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零碳太阳能直驱制冷技术,推动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一方面,基于行业更高效节能的技术要求,攻克制冷量大的斯特林技术,开启行业绿色零碳发展阶段。
海尔生物太阳能疫苗冰箱为埃塞俄比亚儿童筑起保护防线
在海外,海尔生物医药创新零碳技术研发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只用1/3的蓄冷材料,就能达到国外品牌1.6倍的保温效率,免电池绿色设计将产品寿命从5年延长至10年以上实现了近50度大跨度温差下的恒温,在43环境温度下断电后可保持箱内温度在8以下长达120小时,远超世界卫生组织维持72小时冷藏温度的要求,提升了疫苗安全储存的防护水平,提升了国际水准目前,相关产品和方案已进入一带一路沿线78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全球4500万学龄儿童提供安全接种服务该方案运行时,每年可减碳10.95万吨,相当于4500亩成年林的中和量中国的绿色计划将推动基础免疫在全球的覆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同时,围绕低温存储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海尔生物医药还率先启动了斯特林制冷技术及其应用项目,成功突破了高效斯特林制冷机控制的技术难题,在高效高可靠控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正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斯特林制冷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引领低温存储行业绿色零碳发展
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未来,海尔生物医药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双碳战略,同时坚持在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进行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贯穿R&D和运营全链条的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贡献科技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国科技企业的智慧和责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