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首个春运高峰今日开启据介绍,今年春运高峰人流与疫情高峰叠加,是最近几年来不确定性最大,情况最复杂,面临困难和挑战最大的春运高峰
日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运最佳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对春运期间客流,车票,航班等与出行相关的关键信息进行详细解答。
预计春运总客流约20.95亿人次,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春运将从1月7日到2月15日持续40天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高峰人流高峰和疫情高峰重叠,是最近几年来不确定性最大,情况最复杂,面临困难和挑战最大的春运高峰
春运抢运专项工作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在国新办就做好春运抢运服务保障工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总体上看,具有三重一多的特点。
一是客流大幅增长伴随着B类—B类管理措施加快实施,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释放,人们回乡过年,走亲访友,观光旅游等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在过去三年中积累的春运客流将从长期的低水平运行到快速恢复据初步分析判断,春运总客流约20.95亿人次,同比增长99.5%,2019年同期恢复至70.3%
二是货运需求大幅增长在往年的春运热潮中,顾客数量增加,而货物数量减少今年春运抢运疫情高峰陆续到来,今冬明春各类医疗防疫物资,节日生活物资,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将大幅增加
第三,一线人员感染风险更大在此期间,春运高峰人员流动密集,货运物流活动频繁,人流物流高效流动与疫情高峰交织,运输一线从业人员大规模感染风险激增
四是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增多2020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影响,交通运输面临安全风险和疫情衍生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特别是行业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车辆长期处于停运或低水平运行,从业人员技能生疏另外,岁末年初一直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春运期间,低温,寒潮,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易发多发,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挑战
今年由于春运高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叠加,很难依靠往年的经验,按照春运高峰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判断目前对客流总量,构成,流向的预测都是基于现状目的是根据底线思维和极端场景多考虑困难,让准备工作更真实,让服务更优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徐成光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联程票可以一起退,学生优惠票免费旅行不再有时间限制
在乘车,候车,购票等环节,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努力营造安全,有序,温馨的春运热潮,努力让旅客体验更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主任黄鑫在发布会上这样说
在公交停靠服务方面,黄鑫指出,将从三个方面推出一些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提升旅客购票服务体验,优化12306系统功能,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车站补票,火车票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电子化。
二是学生优惠票不再规定乘车时间限制每学年可随时购买4张单程学生优惠票,方便学生随时使用
三是旅客因铁路责任或不可抗力退票的,联程车票可一并退票,免收退票费旅客在办理机票改签,改签等业务时不再收取手续费,同时,扩大非高峰票价优惠列车范围
民航总局:春运高峰日均安排客运航班11000班,批准港澳台航班计划12956班。
中国民航局首席飞行官万向东在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春运将是全面实施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和类B and B管理措施以来的首次春运热潮预计民航客运量将大幅增长春运期间,全民航每天安排旅客航班1.1万架次,约为2019年春运期间的73%
万向东预计,整体客流将呈现非高峰假期,非高峰复工,非高峰出行等特点春节假期前后和元宵节后仍将出现客流高峰根据目前春运高峰旅客订票情况,订票高峰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预订量方面,北京—三亚,上海—北京,北京—海口,深圳—昆明,深圳—重庆,杭州—昆明,深圳—成都等航线位居前列
万向东还表示,民航局一直关注和关心港澳航线和两岸航线,支持航空公司根据内地与香港,澳门的航空运输安排和两岸航空运输协议开通飞往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航班。
2022年,民航总局新颁发和换发了16个香港航线经营许可和3个澳门航线经营许可日前,民航局已批准春运抢滩港澳台计划客运航班13230班,涉及186条航线和47个内河通航点,28家航空公司每周安排客运航班2331班
国家邮政局:全国快递就业率已达94.9%,积压量较前期大幅减少。
前段时间,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快递积压,延误的情况。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在发布会上表示,12月中旬以来,部分城市部分快递群体受到感染部分快递网点,分拨中心因人员减少无法正常运营,给分拨配送的运作带来实际困难,导致部分企业,部分环节出现积压快递行业具有全网的特点,一个环节慢就会对全网运行产生影响
陈凯指出,经过前一阶段的持续努力,快递员在岗率已恢复到94.9%,积压件数大幅减少,快递服务得到有效恢复1月份以来,全国快递日均量达到3.74亿件,同比增长16.7%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继续组织全行业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夯实行业稳定运行的工作基础,全力保障货物运输畅通,切实保障群众寄递需求。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